汤敏:中国可借鉴欧洲模式解决大学生就业难
- 作者:未知 更新时间:2013-06-18 13:38:39 来源:
- 【字号: 大 中 小】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43次 【我要评论】 【我要打印】
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,就业率却只有35%,被称为“最难就业年”。6月2日,国务院参事、友成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,中国可以借鉴欧洲的模式,在大学教育中加入职业教育,使大学生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能掌握一门技能,这样可扩大就业范围。
第一,我国工业结构偏低,容纳不了太多高层次的理论学生。汤敏认为,现有的大学教育培育出来的是高层次的,以理论为主的大学生,而这些大学生却与我国整体的工业结构不太融合,也无法容纳过多的大学生。
第二,大学教育所讲授的知识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。汤敏指出,现在本科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理论,这种理论是为了培养大学教授和学者,但是这种理论知识却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。
第三,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过多。汤敏表示,在扩招前,每年一百万的大学生,而现在大学生数量已经接近七百万,但现在的大学生一直总想着自己是一百万大学生的年代,但这已经不现实了,因为大学生的数量已经扩大了九倍。
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呢?汤敏建议,解决就业难题,中国可以借鉴欧洲的模式,在大学教育中加入职业教育,使大学生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能掌握一门技能,这样就可以扩大就业范围。
欢迎注册环渤海人才网:http://www.hbhrc.gov.cn/
环渤海人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1、本网转载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信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2、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,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。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,亦请及时通知本网。本网在审慎确认后,将即刻予以删除。
3、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,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,转载请注明来源环渤海人才网http://www.22job.com。
上一篇:支持实体经济是解决就业之本
下一篇: 加拿大合作教育计划助推大学生就业